背景
温室气体减排规划部署已久,多次宣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彰显决心。中国 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首个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2016年4月22日签署并于2016年9月3日批准加入《巴黎协定》。2016年 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期望在2051年至2100年间,全球达到碳中和。同时,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努力。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国际会议上多次宣示,表明了实现承诺的决心和意志。
好的能管云平台需紧扣协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智能能源建设目标,以“更节能、更友好、更先进”为导向,从绿色节能及城市友好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创新绿色节能技术,构建绿色节能技术创新体系,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智能高效”能源系统建设提供先行示范,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实现绿色发展全面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能管云平台所需四各目标
① 系统综合
DCS(分布式终端管理系统)
PSCADA(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
BMS(电池能源管理)
ISCS(轨道交通监控系统)
BAS(自动化楼宇)
信号PIS系统
② 更加绿色环保
智能牵引供电设备自主化率不低于95%
运营能耗下降指标率不低于25%
地源热泵、太阳能、能源替换、节能、有目标要求
③ 运行更安全
专用轨回流供电技术从源头上杜绝杂散电流的产生,不仅能够解决轨道交通自身内部结构钢筋钢筋的腐蚀,还能消除杂散电流对周边金属管线的腐蚀,同时采用专用轨回流供电技术后,不存在钢轨电位问题,完全杜绝因钢轨电位而发生乘客触电事故。
④ 智能
大数据分析、运算、预测
构建各类专用模型
智能化算法(ATO控制策略的优化算法、自动方向寻优算法、能源数据递归优化算法)
智能诊断(基于平台数据诊断,如部门耗能、变压器、照明、水循环、电机、场站)
基于云平台的节能智能化决策(不同季节、温度、日照、人流、耗能、储能)
选择能管云平台所需基本功能:
该平台需在轨道交通行业内建立智能能源系统“供用管”协同一体的综合节能技术体系,形成一套智能能源系统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对于轨道交通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系统融合接入
设备管理(变压器、PIS系统、照明、电梯、空调水能等等、水电表)
可视化大屏(各类驾驶信息)
数据中心(年月日运行数据、实时能耗数据、历史能耗数据、各类报表、综合报表)
智能平台(算法、模型、问题诊断、探索合适模型)
能源管理系(分析、运维、决策、工单派发等)
价值评估(碳排体系建设、碳排监控、成本及经济价值评估)
平台预警&报警(对场站、站台、设备、照明、空调暖风等分类进行统计、视频监控,并对其中诊断出耗能过高进行预警及报警等)
系统管理(工单模块、基础、系统、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