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资讯详情/

逐“绿”而行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超煤电

上半年,全国新增的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28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38.4%,首次超过煤电。此外,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在电源投资中占比达到85%。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效果和发展质量,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正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体系,重点领域的节能与降碳工作稳步推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普及。

从生产端来看,清洁能源的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的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13.4%,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27.6%,较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在消费端,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显著上升。初步统计显示,上半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国家对非化石能源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用能结构不断改善。”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表示,我国能源绿色化、清洁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大、最完备且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产业向绿色转型的势头愈发明显。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同比增长34.3%。同时,充电桩和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量分别增长25.4%和16.5%。光伏产业链表现良好,主要原材料如多晶硅、单晶硅和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4%、43.6%和42.8%。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使得高质量发展体现得更加明显。在2013至2023年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降低了26.1%,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超额完成了对国际社会所作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承诺。

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中国的风电和光伏产品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且经济的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了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中国的创新、制造和工程能力。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陈诗一指出:“中国能耗强度的下降反映了内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的转型向‘新’、向‘绿’不仅有利于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