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充好了,4号桩,谁来?”“我10点后回来充可以吗?白天没充满。”
“5号桩空闲。”“我今天充满了,让别人充吧。”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新泾五村新能源充电业主群里,这个群里除了有物业、居民、保安,还有国家电网维修人员,小区居民们在群里互通有无协调充电桩。
8月23日举办的“政府开放月”活动上,记者在充电桩示范小区新泾五村看到了该小区的6台共享充电桩。
新泾五村所在的北新泾街道,下辖35个自然小区,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且大多数小区建设于上世纪80、90年代,人口密度高,小区设施相对陈旧、机动车停车位较少且无固定车位。近年来,售后公房老旧小区的新能源车车主对于充电设施的需求激增。
在众多充电方式中,小区充电电价低、使用方便,是最受车主欢迎的“香饽饽”。但受限于停车难、电力扩容难、电车与油车平衡难等“三难”问题,老旧小区充电桩落地面临诸多矛盾。
新泾五村的服务点靠近变电站,避免了建设充电桩时大面积开挖道路给居民带来的不便。并且这种在围墙上建设挂壁式充电桩的方式,电线埋在绿化带里,对建成精品小区的路面破坏最小。共享充电桩建在两个公共服务设施之间,不仅能服务旁边的新泾五村,也可辐射周边小区。
“这6台充电桩为慢充充电桩,主要解决居民电车应急充电的问题,目前基本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充电需求。”新泾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冰清介绍道。
北新泾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梅艺介绍,北新泾在将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与低碳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精品小区建设等结合的基础上,充分针对各个小区的特点,推进共享充电桩建设。
“为避免道路二次开挖,降低电力施工成本和难度,结合小区其他建设工程,将架空线入地、精品小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提前预埋电力管线管道,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成本和环境施工影响。”
如,天蒲小区在精品小区建设时同步叠加主出入口改造项目,实现人车分流,重新划定停车位;预留电缆通道走廊,避免二次开挖,成为上海市首批充电桩示范小区。
2023年,北新泾街道累计建成26个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点(含小区外公共站),共享充电桩197个,实现社区全覆盖目标,成为全市首个“共享充电桩示范街道”。
从事金融咨询工作的邰杉生活在长宁、工作在长宁,深度参与了长宁区“两代表一委员”对北新泾加装充电桩的调研。
“我也会去全市各个地方考察,很多老小区的充电桩都处在闲置的状态,但新泾这里老小区的充电桩状态都是良好的,而且在正常使用中。”
长宁区还及时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扶持范围。对于市级充电桩示范小区,按照充电设备金额的30%对投资建设单位给予补贴,按照充电桩个数对居民社区给予3万-8万不等的补贴。
市发改委能源处一级主任科员关雪飞介绍,今年围绕20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的建设目标,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经各区组织申报,专家严格评审,共有83个小区列入建设计划。目前已有43个小区完成施工,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