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资讯详情/

交通运输部:已有97%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2025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本年度春运形势与工作部署。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各方关切汇聚于此。

从交通运输等部门预估数据来看,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规模预计将飙升至 90 亿人次。引人瞩目的是,自驾出行人次预计高达 72 亿,占据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总量的八成之多,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更是有望突破历史极值。

在这样庞大的自驾出行潮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不容小觑,随之而来的便是公路沿线充电服务能否跟得上的关键问题。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高博在发布会上详述了应对之策。他指出,伴随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选择新能源汽车自驾返乡、出游的民众日益增多。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交通运输部门双管齐下:一方面,紧锣密鼓地指导各地加速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创新性地建立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繁忙服务区调度保障机制,力求全方位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刚需。

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在充电设施建设上成绩斐然。累计建成充电桩 3.31 万个、充电停车位 4.93 万个,相较于 2023 年底,分别实现了 1.21 万个和 1.66 万个的显著增量。已配备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也从 2023 年底的 85% 跃升至 97%,除极少数高海拔服务区外,近乎实现了全覆盖。为达成这一成果,交通运输部精心筹备,重点落实了四方面工作。

其一,大力推进快充、大功率设施普及应用。如今,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广泛布局 120 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更是先行一步,打造了 600 - 800 千瓦的超充电站,旨在让车主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为车辆快速补电,减少等待时长。

其二,巧妙运用移动式应急充电设备。依据充电繁忙服务区的地理分布与繁忙时段规律,各地因地制宜地增设移动充电设备,为车主们提供更为灵活便捷的充电选项。像四川、湖南、新疆等省份,更是别出心裁地将移动充电机器人引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彻底颠覆传统 “人找桩” 模式,实现了智能的 “桩找人” 服务,极大提升了充电效率。

其三,全方位统筹充电资源调配。加强与城市侧充电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一旦繁忙服务区出现车辆排队充电长龙,便能及时将车辆引导至高速公路出入口充电区域,或是周边相对空闲的服务区,巧妙缓解充电拥堵压力,保障交通流畅。

其四,实时共享充电设施状态信息。借助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导航 App、“e 路畅通” 小程序等多元渠道,车主们能够提前精准掌握充电设施设备的实时使用状况,从而在出行前就合理规划充电地点,优化行程安排,避免盲目等待。

高博还着重强调,充电排队现象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阶段性凸显的难题,交通运输部正协同各方齐心协力,持续深耕优化各项充电服务细节,只为切实保障民众便捷、绿色的出行体验。同时,他也向广大车主发出温馨呼吁:在踏上春运旅途前,务必提前做好车辆电量规划,于高峰时段尽量错峰充电、少量多次补电,携手提升整体充电效率,共度一个顺畅无忧的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