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我国开启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行动,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历经一年推进,众多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步伐显著加快,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交通领域:沿江高铁建设全面提速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沿江高铁通道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作为连接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其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非凡。2025 年,沿江高铁建设计划完成投资 1168 亿元。随着一根根铁轨的铺设、一座座桥梁的架起、一条条隧道的贯通,沿江高铁将串联起沿线城市,极大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加强区域间经济、文化、人才等要素的流动与融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积极优化沿江铁路运输组织,科学调配运输资源,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与可靠性,强化路网韧性,保障运输网络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稳定运行。
生态环保领域:长江大保护成效初显
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中,“两重” 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已支持长江沿线城市实施长达 1.3 万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项目。施工团队克服地质复杂、施工空间狭窄等诸多难题,稳步推进管网铺设与升级改造。不仅如此,还建立健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改变过去 “重建设、轻维护” 的局面,通过定期巡检、信息化监测等手段,保障污水管网的稳定运行。在推进污水厂网河湖一体化综合治理方面,整合污水处理厂、管网、河流、湖泊等相关要素,进行系统规划与治理,使长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长江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为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生态安全领域:“三北” 工程稳步推进
关乎国家生态安全的 “三北” 地区,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以及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等项目顺利实施,面积近 4000 万亩。在广袤的 “三北” 地区,植树造林队伍不畏风沙,种下一棵棵树苗,为大地增添绿色生机;草原改良工作有序开展,通过改良牧草品种、合理规划载畜量等措施,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产力。“三北” 工程建设、管护、巩固提升等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资金投入、技术指导到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持续守护我国北方生态屏障。
科技发展领域:助力科技企业成长壮大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 “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吸引大量社会资本参与。该基金重点关注科技型初创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与战略指导。据预计,这一举措将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 1 万亿元,为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提供充足 “养分”。众多科技企业借助资金支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人口发展领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未来
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投向教育领域。已支持 “双一流” 高校新增学生宿舍标准床位超 50 万张,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招生方面,2024 年扩大本科招生 1.6 万人,2025 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超 2 万人将获得本科学习机会。通过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副所长盛磊指出:“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集中力量推动了一批发展急需、依靠常规手段难以解决、多年来想办却未办成、需要中央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事项,尤其是一系列跨区域、跨流域,对项目统筹协调能力要求极高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得以实施。这一举措持续补短板、夯基础、利长远。”
城市建设领域:地下管网改造加速推进
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作为今年 “两重” 建设的重要任务,关乎城市安全与民生福祉。当前,各地施工团队抢抓工期,使城市 “生命线” 加速焕新。以黑龙江大庆为例,铁东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进入关键的管线铺设阶段。施工人员在泥泞的施工现场,精心铺设雨污管道,对易涝水塘进行清淤整治,加快排涝和雨水提升泵站建设,全方位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大庆市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王晓玉介绍:“目前(大庆市)27 个在建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40%,预计 10 月底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2025 年的 24 个项目近期陆续开工,力争年底前完工。”
在燃气管网改造中,大庆引入智能化装备,为城市安全再加一道 “保险”。燃气生产指挥中心新引入的智能调压柜,在原有调节压力功能基础上,新增数据采集功能,可对压力、流量、设备泄漏等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大庆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经理马英凯表示:“我们引入了物联网报警设备,在原有的声光报警基础上,用户端可以通过手持 App 进行报警提示,通过远端,我们能及时监测到用户的报警信息,提示用户及时处置报警情况。”
大庆市副市长吕航介绍,当地不仅建立了 “两重” 建设工作机制,还先后制定 20 余项相关规划、制度文件,涵盖项目谋划、投融资、建设、运维等全流程,从根本上保障各类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协同实施。
在 “两重” 资金的带动下,今年全国推动建设改造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超 14 万公里。施工人员穿梭于城市地下空间,铺设新管道、更换老化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安全韧性能力不断提升,为城市平稳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资金使用与未来规划
2024 年以来,“两重” 建设重点任务稳步推进。2024 年安排 7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1465 个项目。截至 2025 年 5 月,今年已安排近 5000 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赵成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力争 6 月底前下达完毕今年全部‘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在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投融资和价费机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健全运行管护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未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持续投入与高效使用,更多重大项目将落地见效,推动我国在经济、生态、科技、民生等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