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雀企业碳达峰系统

产品简介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新能域持续深化,新能企业基于所处环节及自身理解,坚持“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纷纷推出碳达峰数字系统管理平台。
金丝雀企业碳达峰系统平台通过对用能企业加装能耗物联表计,自动采集上传物联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能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实现了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能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丰富拓展了其它功能及应用场景,精密切合国家碳达峰战略目标。

产品架构
平台整体架构
平台业务架构
平台包括:监测能力模块、碳交易能力模块,智慧管理模块。
产品功能架构
平台包括物理层、支撑层、应用层、框架层。其中框架层又包括:产业运营、产业机构优化、产业服务、全局诊断、碳达峰目标测算。

产品功能
实时监测
包括:碳排额度、当前排放指标、能源类型、当前碳排明细、交易额度、交易时间等均通过该平台对外权威发布。
数据治理
包括:履约完成情况、配额信息、交易趋势、行情走势、实时数据、历史数据。
驾驶座舱
包括:碳排放总量,趋势分析,碳排放类型、TOP行业等等。
预警模块
包括:设备、碳排、碳汇、企业积分、绩效、安全都预警信息。
环境监测
包括:气体、环境、排污、能耗、视频监控等信息。
资产管理
包括:传感器、设备、资产、成本等管理。
报表及可视化
包括:能耗、碳排、额度、积分等综合信息报表。
数据分析
包括:能耗、碳排、额度、积分等统计数据。
碳汇功能
包括:碳汇额度,已用额度,剩余额度,可交易额度,预计成本,交易金额等心。
综合评价
包括:能耗数据、排放数据、减排数据、综合成效等。

产品特点
针对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任务重时间紧、管理体系缺失、数字化工具缺乏等痛点,平台使用微服务架构体系,以响应客户快速搭建和适应业务的高速发展的需求,且大数据和算法应用经验丰富,支持百万量级数据点位的能源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具有二次开发能力,可拓展性强。
该系统涉及低碳行业前端碳捕捉、管理、监测、应用、交易、评估等各环节。其有六大特点,包括:系统灵活有弹性、数字化程度高、开放生态、供管用一体、低时延、智能化等特点。
数字化
运用物联网采集技术,实现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数字化展现企业/园区的能源使用情况。依托省级+24行业核算指南,构建精准的碳计算模型,涵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农业生活五大领域。
金丝雀企业碳达峰系统平台为企业构建数字化碳计量体系,大幅提升碳计量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监测、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核算、产品全流程的碳足迹核算,充分释放碳数据的价值和进行优化配置,平衡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低时延
该系统既有结合已经物联网技术、将前端海量传感器(摄像头、大气传感器、CO2检测传感器、新能原传感器、能耗传感器、无人机、环境土壤传感器等)均纳入平台,获取海量并发数据,通过独有平台架构进行治理,保障在高并发状态下系统可靠性。
该系统既回传网络采用5G网络或者先进高速光纤传输技术、将前端碳相关数据快速进行回传,最低网络时延可缩短到ms级别,保障数据实时传输。
灵活且弹性
该平台适用于:新能源管理、电力、工业、园区、建筑、互联网、民生等各领域、具有较好的灵活、弹性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已经获得较好的应用。
开放生态圈
该平台站在区域与行业的角度,涉及传统产业、绿色新能、生态环保、低碳金融、智慧建筑等诸多方面。
供用管一体
从碳数字策、碳数智建、碳数智管、碳数智营、碳数智评多维维度设置有:基础网路子系统、碳排监测子系统、新能发电子系统、建筑节能系统、双碳管理子系统、碳汇交易子系统、金融支撑子系统、低碳画像子系统、辅助决策子系统。
个性场景需求
该平台按照客户场景需求,可分为:企业级管理平台、园区管理平台、行业及管理平台、城市管理平台等四类不同场景的应用。
AI智能化
通过监控子系统,对平台进行统一低碳管理,做出碳排、碳汇热力图画像、并对其中高耗能超标企业发出警示、管控直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辖区内碳排、新能源、绿色经济产业纳入统一碳汇交易平台,按照低碳方案统一规划部署、进行调度、实时监控、交易。该系统前端采用大屏可视化模式进行展示、将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内置各类业务模型,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呈现。方便管理者进行维护、操作与判决

产品应用
在微观与宏观两大方面对碳达峰行动进行精细化管理,保障当地政府稳定收益,是建设高质量、高可用数字平台为的重要助力,是当前企业实施低碳整体解决方案最佳选择。企业可以有效降碳碳核查的人力成本,降低审计报告的不合格风险,通过平台的持续跟踪和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合理有效的碳减排建议,达到优化碳资产、增加收益,并通过碳足迹核算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新能领域
AI助力智能微网实现“低碳排放”。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居民楼的屋顶和道路旁的路灯,根据光照条件不同,安装各种型号的光伏板, 风机、充电桩、储能电池系统一应俱全,建成了“风光储充”一体化的智慧能源项目。通过企业数字碳排系统进行监控管理。
工业领域
在用能终端部署安装数字断路器、电气监测等装置,实现碳排智能采集、多级计量,数据上传至碳排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多维能效分析,对用电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分析,能游级的动态标定;对电气设备历史用电状况直观展示,分析出设备碳放指标,对设备进行全面分析,设备维护或者更换建议,以及信息的记录。
交通领域
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相关设备进行 分布式监控和集中管理,按照相关导则和规范要求,对现场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实现对全线网的在线计量、监测,能耗统计分析、诊断、预测、预警、辅助决策等。让地铁站点管理人员提升能耗管理水平,降低用能成本。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洁净”的用能目标。
通过节能管控、优化调度、挖掘潜力、合理节能,引导地铁能源消费,对建设高效节能地铁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地铁节能增效,最终实现25%的节能目标。
环保领域
围绕“增汇、固汇、普汇、创汇”4个方向,实施城市、企业全域增绿行动,预计生态系统将持续修复,每年碳汇将超200万吨。
碳汇领域
将企业多余碳配额卖到城市有需求区域或者企业。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通过碳汇交易来增产增收
零碳园区
零碳园区要满足人才的其他生活和工作需要,对于“零碳”园区建设以及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素质专业和技能人才聚集可以产生众多园区经济性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