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框架

第二、数字基建整体解决方案蓝图

数字基建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平台、工具、项目、企业四层,且由不同的产品、方案支撑和中台来实现。
第三、项目级数字指挥调度平台
项目级数字指挥调度平台是项目级数字化的核心解决方案, 平台架构可以总结 中心+平台+场景+应用。

"1":基于数字孪生的基建工程数字指挥调度中心,由电子沙盘、风险追踪、数字巡检等系列平台提供业务支撑。
"8":基于场景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智慧梁场、数字拌合站、数字隧道、数字桥梁、智慧钢筋加工厂、数字市政、数字地铁、四电施工等八大物业场景。
"4":基于统一标准的数字化支撑平台,为整个中心提供IOT+BIM+GIS+AI的核心技术支撑。
"N":基于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和产品,包括劳务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适用多场景应用的数字化应用。
第四、数字指挥调度平台价值
数字智慧调度平台主要可达到提升调度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工期延误的目的。能在调度、监测、决策三个层面提供价值:
调度:基于GIS+BIM+IOT+AI助力项目调度可视化;
监测:物联监测助力安全和质量监测实时智能感知;
决策:“项目大脑”辅助项目管控实现科学、高效决策。
第五、项目概况一张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项目汇报、经济活动分析,让项目汇报和展示从此告别PPT。基BIM+GIS+IOT+AI的电子沙盘,可实现数字梁场、钢筋加工厂、拌合站等工作场景的实时数据监控,一方面实时查看各项参数,另一方面通过摄像头内置AI算法,实时发现违规行为;隧道、路面工程层面能做到可视化的进度展示,通过颜色标识各道工序的完成情况。

基于电子沙盘支撑,我们打造了大数据的指挥调度驾驶舱,可基于汇报场景进行可视化数字化展示,可根据不同领导的不同管理诉求灵活设置不同的主题,将相关业务数据指标纳入大屏展示中;同时展示屏可服务于整个业务管理,能输出展示不同维度的数据模型。
参数化建模
形象进度挂图、微信汇报、进度系统填报,助力形象进度管理轻松告别用了20年的“上墙图”。参数化建模的目的是做到让BIM应用简单化、廉价化、普及化。参数化建模是基于BIMMAKE研发的快速建模工具,学习成本低,操作简单,建模效率比传统建模效率提高10倍,成本投入减少80%。
基于模型的进度跟踪也变得简单高效,用户随时随地在手机端APP上通过简单点击按钮即完成进度填报,进度记录,报表、简报则可以自动生成。
其次在模型上各部位的进度状态自动更新,通过颜色表示各部位的进度状态,最后进度统计数据自动汇总,并可根据施工单位格式生成带红头文件的调度简报。
资源在线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和资源调度,通过“物联感知”,助力管理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通过物联传感的方式来实现对现场人、机、料三种资源实时动态的感知,做到信息透明。人员层面主要通过三方面实现,一是固定式厂站,通过工地宝的方式实现,在房建行业相对成熟,价格较低;二是线路周边定位,通过GPS的方式实现;三是隧道地下定位,通过在隧道内重新自组网,不断设置基站的方式实现,价格较贵。
机械层面主要通过三种传感器实现,包括位置、工作状态、油耗,通过传感器获取机械的行驶里程、运转时间、油耗量,让三个数据对比,每天每周的数据分析图表自动推送到管理者面前,管理者可清晰直观的了解现场机械状况。料层面更多是基于整个运输的、动态的物料管理,比如说罐车、钢筋运输车、渣土车的管理,原理与机械设备定位的原理相同,通过传感器对大型特种机械设备的实时关键参数监测,了解其详细情况、报警情况。运输车除了定位之外,亦可查看工作时长、运输材料、运输起点终点等作业信息。
实况在线
工地现场巡检,通过“电子眼”现场影像全覆盖监测、实时在线。通过集成固定摄像头、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多种影像采集设备,可以实现针对基建工程固定厂站、流动作业面、跨沟跨河等危险作业面的全天候、无死角实时监控。亦可通过工地朋友圈进行现场影像的实时分享,高度还原现场施工场景,也可通过手机端APP进行实时监控。
第六、产品应用场景
场景1:智慧水利
梁场管理应用,助力预制场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和智能化生产管理。通过电子沙盘+视频监控+项目看板助力梁场可视化,
首先通过梁场电子沙盘,建立厂站三维模型,通过梁场视频监控,全天候无死角远程监控,实现厂站影像可视化,达到制梁、架梁进度全览,各环节参数实时监控;其次通过梁体二维码、台座二维码,实现各台座的可视化、实时了解工序进程 ;最后结合实施现场进度可视化,实时了解桥上梁的安装情况,及其生产状态,以此来平衡,梁的生产进度和架梁的进度。
场景2:数字拌合站
通过数字拌合站打造,助力项目实现高质量目标。
第一层面的可视化是实现厂站可视化、影像可视化、和生产数据可视化,以实现对厂站生产数据的了解;
第二层面通过传感器及关键部位的影响数据,对现场实时模拟,达到能让后台管理人员和前场施工人员看到每一台拌合机、每一车混凝土、每一种材料整参与内部生产,由此减少信息缺失,信息透明后,现场人员可实现对生产的实时管控。
场景3:数字隧道
人员精准定位:通过定位标签、定位基站、网关、云广播的技术手段,实现隧道内人员精确定位,对实施人员作业时长、作业位置等信息智能管控,保证施工人员安全;隧道超欠挖&工序循环系统:通过实测实量、全站仪数据直联、三维扫描数据导入,实现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达到为工艺调整、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的目的。
场景4:数字桥梁
基于BIM+GIS的施工组织/方案可视化应用,应用BIM+GIS一体化集成模型、可视化交底、施工工艺模拟、BIM+VR可视化展示、无人机高空巡检等技术,一方面达到让巡检人员身临其境的勘察现场的效果,另一方面机器代替高空人员巡检,减少巡检人员安全隐患。配合上述BIM+GIS采集的数据,通过IOT的桥梁施工数字监测系统,对实时采集的数据加以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进行实时预警。
场景5:数字市政
一方面通过各类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从材料购买、建材用料等作业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监控。
另一方面在路面摊铺、路面压实等工程实施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监测。
将施工过程中所需设备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并上传、分析,通过IOT和智能算法的质量控制平台,还原实施现场作业情况,通过颜色标识展现作业质量。
场景6:四电施工
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信息化技术,实时集采工地现场数据,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保障项目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达到如期、保质、保量的履约目标。
第七、数字化应用
项企一体化平台
企业级管理应用包括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协同运营三方面,围绕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依托企业协同运营,集约管控企业采购,横向打通职能线、纵向打通业务线,整合多板块数据形成企业BI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实现精益管理、科学决策,最终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
企业劳务管理系统
为更好的实现劳务人员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企业级劳务管理一体化。利用闸机、智能安全帽、电子围栏等智能硬件,可更加高效精确的管理项目上的劳务人员,同时在管理过程中积累多项目劳务人员用工数据,更加合理计算工效,支撑企业劳务大数据库的建立,最终实现对劳务工人优质优价的评价。
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劳务用工情况进行预警,并对用工情况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与科学合理的考核。
企业物料管理系统
对于线性工程而言,物资是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可通过企业级物料管理一体化,从项目上获取物资使用计划,结合履约数据、生产数据、消耗数据、行为数据,动态调整物资使用情况,做到最大限度的企业物资精细化管理。
当实现多项目物资数字化管理后,企业可以基于大数据辅助决策支持,增强企业对项目的物料掌控能力,实现降本提效。
企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
在各业务场景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企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协同,从而将项目建造过程中的核心指标和关键数据与项目建造过程相匹配,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指挥调度。在多项目管理的场景中,可以全视角总览集团公司所有项目的进展情况,对风险进度提前预知,对趋势走向通过可视化组件可以提前预判,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指挥调度平台既能让领导层对整体的项目建设情况运筹帷幄、统筹全局,又能将指挥调度直达项目一线。
安全质量监控管理系统

通过企业安全质量监控系统,以实现质量和安全有效监管为目标,依托物联传感技术,通过智能硬件结合移动应用为岗位级人员提供自动化的作业工具,实现岗位提效;
以数据看板为载体,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实时在线的监控和预警平台,实现监控有效;资企业层面形成以标准中心、数据中心、业务中心为核心的质量安全体系,赋能项目治安监控,实现治安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