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等作出具体安排。从本次《实施意见》中不难发现,国家针对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瓶颈问题,在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举措,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购买和使用。
对此,专家指出:"下乡不仅要注意购买环节,也要在使用环节下功夫。新能源汽车下乡成功的关键是要改善消费环境,尤其是充电桩建设和农村销售服务和维修体系建设等,让乡村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实现"买车容易,用车方便,修车省心"。也就是说,和城市新能源车推广的难题相同,新能源车在下沉市场也面临着,配套设施不足,用车环境不够好等问题,由于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本就不如发达地区,因此基本只能从零开始修电桩,铺线缆,这不仅需要车企和供电企业的协调,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行。
通常而言,充电桩的使用需要配套一个停车位,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站天然就是一个停车场,充电桩和停车位的协调必不可少。但目前来看,电动汽车充电及停车等相关配套产业仍各自独立发展,尚未考虑各自的协调配合问题,导致停车、充电的难题成为困扰和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乡村停车场发展相对落后,在规模数量和服务质量上均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存量停车场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总体而言,停车泊位缺口巨大。而在充电桩方面,由以上分析可知,尽管发展速度不慢,但受限于充电时长、运行商管理运营水平、各充电桩品牌质量差异等因素,仍难以较好地利用起来。车桩位一体化是解决停车充电难题的有效办法和发展趋势,通过建设车桩位一体化数据平台,改变原有粗放式的车、桩、位管理模式,利用数据互通对新能源车、桩、位资源整合,从而可减少无效交通,改善交通秩序,节约能源消耗,提升社会效益,推进城乡村智能交通化进程,为新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充电桩优化布局)提供更具公信力的数据。
新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运营平台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桩企厂商、充电站运营商、政企充电桩运营、园区充电停车等提供的一体化管理服务系统,具有便捷完善的用户管理、充电桩监控、故障预警报错、设备运维、财务对账、便捷支付、系统运营等服务,让客户的管理更加便携和规范。
新能充电桩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如下四大模块:
充电小程序(用户端)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扫码,完成找站以及充电缴费等各项服务。运营方可通过管理后台,实现对商户分组、监控及管理充电桩和充电站、自定义计费模式、统计各项数据等功能。
Web端(管理侧)
远程控制和管理充电业务、充电设备、充电流程,实现充电实时监控、故障异常实时告警和运维的功能。
数据可视化中心(可视化展示)
数据可视化中心主要由运营数据大屏、运维数据大屏、GIS可视化地图三大模块组成,清晰展示运营、运维重要数据,方便运营人员和运维人员查看,GIS可视化地图主要展示充电站分布位置,以及充电站内的充电桩数量、使用情况等。
第三方平台互联互通(硬件协议对接)
新能充电桩管理系统可以与众多第三方平台互联互通,提高运营流量,增加运营收益。
具体来说,新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运营平台的服务流程可以描述为:通过运行商提供的地图引导服务找到合适的充电站,进入场内后,用户扫码开始充电和计时计费。此时,实时停车时长和充电数据将上传至车充电管理运营平台。平台一边将数据下发至运营商实现结算功能,一边将数据共享至政府城市大脑,实现监管部门对运营商的监督管理,也方便后期进行充电桩建设使用相关的补贴审核和结算。相关运行数据可通过城市大脑共享至地图软件等导航工具,方便用户掌握附近充电站的空闲情况,也方便交通管理部分了解乡村各区域的充电和停车需求,作出及时的调度和引导,提高交通效率,避免堵塞。因此,新能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运营平台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方便运营商进行运营决策,方便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和提供民生服务,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