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停车难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市民生活与城市管理的一大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各地纷纷开启探索之旅,积极引入先进技术,为停车管理注入智能化活力。
四川德阳的街头,一场停车管理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德阳市城市管理部门为助力智慧化城市建设,在城区试点投放了近百台智能泊位机器人,全力解决“停车难”问题。这些智能泊位机器人宛如交通小卫士,由太阳能光伏板、二维码牌以及可升降的挡板构成,稳稳地安放在车位中间。以旌阳区城隍庙街附近的停车点来说,当车辆缓缓停稳,车位内置的感应器便如同敏锐的小耳朵,即刻启动计时功能。30分钟免费时段一过,挡板就会自动升起,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车位。车主离开时,只需轻松拿出手机,扫描机器人身上的二维码完成支付,挡板便会乖乖降下,车辆得以自由驶离。市民王先生开心地说道:“有了这些机器人,停车缴费方便多了,而且通过手机应用还能随时查看附近车位的空闲状态,停车效率大大提高。”这些机器人借助公共移动网络通信,保障了计时计费的精准,也让车主使用起来更加快捷,有效提高了道路停车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让有限的道路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无独有偶,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广益街道也在积极拥抱这股智能化停车的浪潮。在广源路,停车泊位智能机器人已经上岗。“升板中,请注意安全!”“挡板已升起。”“落板中,请注意安全。”“挡板已下降,请驶离。”伴随着这些清晰的语音提示,市民王先生的车辆在泊位内停放后,便由机器人“计时接管”。超过免费停车时长,挡板升起,离场前王先生扫码付费,挡板下降,车辆顺利驶离。截至2025年年初,梁溪区广益街道17条城市道路上的794个路内泊位,都已全面引入机器人管理。梁溪区长期面临“车多位少”的停车资源紧张状况,城市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对于满足市民临时停车需求,尤其是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题至关重要。然而,过去“僵尸车”长期霸占车位、恶意占位等现象频发,导致部分路内泊位周转率下降,“停车难”问题雪上加霜。如今,随着停车泊位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泊位的循环利用率稳步提升,曾经停车热点区域“一位难求”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市民停车变得更加便捷。智能泊位设备的启用,标志着路内泊位管理正式迈入智能化时代。通过与市区两级停车平台数据联网,这些设备能够精准完成停车计时及空余泊位实时监测,为实现停车“一张网”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停车管理的智慧化进程。
福建省福州市同样在积极探索智能化停车解决方案。面对城市“停车难”的挑战,福州市引入了道路泊位机器人,为市民带来高效便捷的停车新体验。目前,台江区曙光支路的63个泊位已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并启动了道路泊位机器人试运营。这些道路泊位机器人作为停车智能化领域的创新终端设备,融合了5G、物联网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泊位信息的智能精准感知。它们拥有独特的长方形黄黑斜纹相间外观设计,既美观又醒目,驾驶员一眼就能识别可用车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机器人十分智能和人性化,能够根据车辆底盘高度自适应调整挡板上升角度,翻板上沿采用柔性材质,与车辆底盘临界接触,确保车辆与设备的安全。同时,设备采用嵌入式安装,与地面齐平,不影响道路行驶安全。车辆驶入泊位后,系统自动计时,超出免费停车时长,挡板自动升起计费。车主缴费后,挡板下降,车辆便可顺利驶离,全程自助,简单又便捷。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以往“人工+手持机”的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此次智能化改造有效解决了长停车辆无偿占用公共泊位资源的问题,显著提升了稀缺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大幅减少了市民“寻位绕行”的时间成本,让市民出行停车更加高效便捷。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也不甘落后,在城区1000余个路内泊位上安装了智能泊位管理器,成功缓解了停车压力。这些智能泊位管理器集成了太阳能蓄电池供电、AI感应、物联网、5G以及云平台联网监控等技术,还具备自助扫码缴费功能。车主只需用手机扫描泊位管理器上的二维码,就能快速完成缴费,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城市管理部门通过智能泊位管理器后台,能实时掌握各个道路泊位的使用情况,包括空闲车位和已占用车位的数量、具体位置等信息,为科学规划和管理停车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而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去年5月采用了停车道路智慧化解决方案,在2000个泊位安装了平板车位锁,并配备了指挥调度系统和巡检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停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指挥调度系统就像道路停车管理的“大脑”,能实时监控整个城区的停车情况。通过前端设备收集停车时长、停车周转率、车位饱和度等数据,它能迅速分析停车需求,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支持,还能根据车位和车主需求进行智能化车位分配和调度,引导车主快速找到空闲车位,避免交通拥堵和时间浪费。在巡检系统中,巡检人员通过手持设备接收指挥调度系统的任务指令,对指定区域停车情况进行巡查。一旦发现违停、占用公共车位等违规行为,可立即现场处理,并将结果上传至系统,形成完整的巡查记录。
从四川德阳到江苏无锡,从福建福州到辽宁沈阳,再到云南昭通,各地在智能化停车管理方面的积极探索,为城市停车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城市智慧化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