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资讯详情/

新能源汽车补能难题依旧,充电桩收费乱象引“焦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充电桩的布局与收费问题,成了广大车主关注的焦点。尽管充电桩数量在不断增加,可服务费、停车费等方面存在的收费乱象,使得车主的 “充电焦虑” 依旧持续。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补能难题愈发突出。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到 2024 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 1281.8 万台,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 3140 万辆,平均每 2.45 辆新能源车才配有一根充电桩。即便如此,车主们面临的 “充电焦虑” 并未得到缓解。

经调查发现,充电桩的收费标准和缴费方式繁杂多样,车主在充电时,常常会碰到高额服务费、停车费等状况。在北京,有位特斯拉车主在市区充电,半小时的费用就超过了 80 元,其中服务费比电费还要高。

充电桩的收费项目涵盖充电费、服务费和停车费,而且不同运营方的收费标准大不一样。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商圈周边,服务费更是贵得离谱。目前,我国充电桩运营商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充电桩生产与运营一体化企业、第三方充电网络运营商、电网企业自建的充电桩网络,还有车企自建的充电网络。

另外,超时占用费的问题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些充电桩在车辆充电完成后,若超时占位,会收取高额费用。比如,特斯拉的超时费标准分为两档,高峰时段每分钟高达 6.4 元,蔚来、小桔充电等也有类似的收费规定。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来看,关于充电桩的消费投诉呈上升态势。业内人士称,充电桩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不低,单靠电价收入很难覆盖成本,所以部分运营商可能会通过提高服务费等手段来弥补亏损。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监管缺失,也是 “充电刺客” 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行业人士给出建议,首先要让共享充电桩企业做到价格透明,并且把违规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此外,还得规范充电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此确保产业能够健康发展。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提出,要从政策支持、电网设施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三个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充电桩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补能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从而缓解车主的 “充电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