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中心/资讯详情/

双台子区加速布局充电桩 破解新能源车主 "充电焦虑"

在 "双碳" 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民生关注焦点。双台子区以 "为民办实事" 为导向,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通过 "政府引导 + 市场共建" 模式,按下充电站建设 "加速键",以 "小桩位" 撬动绿色出行 "大民生"。

政策民生双驱动 构建 15 分钟充电圈

作为落实 "双碳" 目标的重要举措,双台子区将充电桩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清单。富祥实业作为区属国有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引入中蚨快充共建充电网络。经过前期调研规划,按照 "科学布局、精准覆盖" 原则,选定辽河碑林公园南门东侧、红旗大街与辽河北路交叉口西北角(辽河岗)、河岸街与双河路交叉口西北角(高家小学)三处核心点位,致力打造 "双台子 15 分钟无忧充电服务圈",覆盖居民生活圈、商业集聚区和交通枢纽。

政企协同推进 三大点位同步施工

该项目总投资 450 万元,规划建设首批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施工方中蚨新能源科技(辽宁)有限公司自 3 月进场以来,采取 "三点齐下" 同步施工模式:辽河岗点位已完成电力穿越、雨棚搭建及充电桩安装;辽河碑林公园和高家小学点位正进行雨棚施工、地面画线及设备安装,变电箱已完成定制采购并发货,力争月底前全面建成投用。

多元设施惠民生 日均服务超 700 台次

据介绍,每个点位配置 5 台 120kW 双枪直流快充桩和 1 台 14kW 双枪交流慢充桩,兼顾效率与经济性。建成后,三处点位预计日均可服务超 700 台次车辆,满足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等不同场景充电需求。"看着家门口的充电站一天天建成,以后再也不用为找桩发愁了!" 家住东油大院的王女士对项目投用充满期待。

升级绿色动能 谋划充电网络 2.0 版

从 "里程焦虑" 到 "充电自由",双台子区首批充电桩项目不仅是技术落地与政策红利的结合,更是民生福祉与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随着充电网络逐步织密,该区将启动绿色新能源 2.0 版充电计划,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持续以 "民生温度" 提升城市 "幸福刻度",打通绿色出行 "最后一公里",为城市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双台子区通过充电桩建设的 "小切口",展现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中民生与生态协同发展的 "大文章"。随着项目投用,一幅 "车畅其行、桩优其用" 的绿色出行画卷正在双台子区徐徐展开。

智能管理与技术创新提升服务体验

双台子区充电桩项目引入先进的智能充电管理系统,通过云平台实现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远程运维。用户可通过小程序查询桩位状态、预约充电时间,并支持扫码支付和订单管理,大幅提升充电便利性。例如,辽河岗充电站配备的智能系统可根据电网负荷动态调整充电策略,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政策支持与长效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双台子区积极落实国家及地方政策,通过 "政府引导 + 市场共建"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根据《双台子区电动车公共集中充电装置方案》,2025 年将在 20 个小区增设电动车充电装置点,推动充电设施向社区延伸。此外,项目还享受税收优惠、电价补贴等政策支持,降低运营成本,确保长期稳定运营。

环境效益与产业协同助力绿色转型

充电桩项目的落地不仅缓解充电难题,更助力城市低碳发展。盘锦市 "十四五" 节能减排方案明确提出优化能源结构,双台子区通过充电桩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数千吨,为实现 "双碳" 目标提供支撑。同时,项目与周边商业、交通设施联动,如辽河岗充电站配套建设多功能休息区,打造 "充电 + 生活" 一站式服务,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级。

居民反馈与未来展望

项目建设过程中,居民的期待与支持成为重要动力。家住辽河碑林公园附近的李先生表示:"充电站建成后,不仅解决了我的充电难题,还带动了周边商业人气。" 未来,双台子区将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布局,探索 "光储充放" 一体化模式,结合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进一步提升能源自给率和系统稳定性,为绿色出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从 "小桩位" 到 "大民生",双台子区以充电桩建设为支点,撬动城市能源与交通的协同变革,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 "双台子样本"。随着项目全面投用,这座北方水城正以绿色脉动,共筑生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