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出行的日常图景中,电动自行车凭借其灵活、便捷的特点,成为了无数人短距离出行的首选。然而,随着保有量的不断攀升,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难题与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一块 “心病”。湖北襄阳,正以创新之举,探索出一条破解这一困局的新路径。
7 月 14 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襄阳市襄城区营盘社区捕捉到了一个充满科技感与便捷性的新场景: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类似快递柜的 “共享电柜” 便自动弹开,用户迅速取出充满电的电池,短短不到 3 分钟,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就完成了更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蕴含着襄阳在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领域的大胆创新与积极实践。
共享电柜进社区,直击充电痛点
在当今社会,城乡物流快递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在湖北,武汉登记注册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达 320 万辆,襄阳也有 92 万辆之多。如此庞大的数量,带来的是高频且大量的充电需求。然而,充电难与安全隐患如影随形。消防部门的统计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多达 251 起,平均每天就有 1.3 起事故发生,电动自行车已然成为城市安全的一大隐患。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今年 5 月,湖北省启动了电动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攻坚,成效显著:6 月全省单月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环比下降 20%,同比下降 41%,“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 等危险行为明显减少。但与此同时,群众对于安全、便捷充电的需求愈发迫切,尤其是在众多老旧小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集中充电设施难以落地,充电难题亟待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襄阳市襄城区骧龙国际小区的居民陈清惊喜地发现,小区迎来了 “共享电柜” 这一新鲜事物。“没想到连电池也能共享。” 陈清感慨道。作为一个拥有两千七百多户居民、数千辆电动自行车的大型小区,充电一直是困扰居民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在营盘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小区成功引进换电共享柜,还为业主免费更换电动车电池为共享充电池。陈清亲身体验了这一便捷服务: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小区门口的换电柜旁,手机扫码开柜,放入低电量电池,再取出满电电池装入车中,整个过程仅需 3 分钟,高效又便捷。
不仅如此,共享电柜的使用成本也更具优势。运营企业中国铁塔能源公司鄂北大区负责人李祥波介绍,综合各种补贴后,公司推出了每月仅 15.8 元的换电套餐,每月可更换电池 12 次,且满电状态下可行驶 50 公里以上,相比传统充电方式,费用更加划算。在安全性能上,共享电柜更是表现出色。营盘社区党委书记张春芝表示,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一旦出现异常,便会自动实施警示断电、分割火情等应急处置措施,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化解堵点,推动共享电柜普及
尽管共享电柜在安全、便捷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却并非一帆风顺。中国铁塔能源公司鄂北大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共享电柜的布局需要贴近用户,然而进入小区或商圈时,常常面临选址难和入场难的困境。此外,推动存量电动车用户选择换电出行也面临重重挑战,消费者对新的换电模式存在诸多疑虑,仅靠市场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共享电柜本质上是一种短时租赁模式,居民需要将原有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更换为运营商统一提供的产品,新电池产权归运营商所有,运营商通过收取月租费来覆盖成本。只有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用户基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化解这些堵点,襄阳市政府积极作为,将推广共享充电柜等停放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地方政府民生事项。目前,襄阳主城区已建成共享换电柜 200 个,年内计划增设至 2500 个,确保城区所有小区至少配备 1 个换电柜。同时,襄阳市以 “以旧换新” 为突破口,积极整改老旧小区充电难题。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协调各行业部门,争取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以旧换新补助政策,凡是旧电动车用户均可享受企业千元补贴,并可同时享受换电套餐等优惠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 “更、换、改” 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市场上电动自行车的规格型号如何多样,只要是国标产品,都能轻松切换为换电模式。用户只需前往经营网点更换电源连接线和插头即可,操作简单便捷。营盘社区党委书记张春芝表示,试点小区的推广人数已超过 870 人,居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便捷与实惠,目前共享电柜正在营盘社区辖区内全面推广。
培育新业态,引领行业发展
据统计,截至今年 6 月,湖北省在公安交管部门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达 635 万辆。中国铁塔能源公司测算,若四分之一的车辆采用换电服务,按每月每车换电费用 30 元计算,年换电费用将超过 5.7 亿元。若再加上换电柜、共享电池的投入,湖北省电动自行车换电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雅迪、新日等整车企业,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以及中国铁塔、哈啰等第三方服务商纷纷投身两轮车换电领域。
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各家换电运营商使用的电池规格不一,共享电池接口不统一、换电电池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两轮电动车换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信息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吕能超指出,加快出台电动自行车换电行业标准势在必行。只有围绕换电电池关键技术标准、换电互换性、检验检测、换电设施监管、换电设施施工安装、换电服务质量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实现不同地区、企业间的 “换电互联”,才能推动电动自行车换电行业有序发展,从源头上消除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
襄阳的 “共享电柜” 模式,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安全、便捷的充电体验,也为其他城市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未来,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共享电柜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广,为城市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安全。